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详情
行业新闻

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分析与方法(上)

日期:2016/11/22     行业新闻 返回

文摘:《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分析与方法》选择自李林教授 2010 年编著出版的《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上册,第 6.4 节《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分析》(P153-P168),本文将原文中“数字城市”替换为“新型智慧城市”(本文保留了2010 年原著原文中的文字、观点、提法、分析、方法等),本文对于深度学习、理解、执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会有所帮助,本文中与《办法》文件中互为对照的地方用红色字体显示。

关键词:数字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打通信息壁垒、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分类、政务信息资源类、社会信息资源类、系统工程、方法论。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其实质就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针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一特点,需要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体系架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对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分析和研究。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分析和研究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问题与对策分析、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机制分析、实施策略与方法分析、运作流程分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分类与共享性质分析,并在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新型智慧城市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一览表。

1. 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信息资源共享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也是目前国内外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必须首要解决的课题。信息资源共享同样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前期工作和任务中需要专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并科学的和系统的制定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策略和方法。

1.1 国外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在以往的信息化工作中.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而对他门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方面的做法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发达国家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待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把它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工作。

在国外首先从信息共享政策方面入手,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处理好开放与限制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版权、保密、公益、经营、收费等具体内容;另一方面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国外部分国家或组织都意识利了政府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减轻公众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此建立和开展了促进信息共享的机制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美国政府为避免重复采集个人信息和减轻公民负担,鼓励政府机构建建立个人信息共享机制。因而要求各联邦机构营造开放的系统环境,提高异构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同时也规定,政府机构之间共亨个人数据时要告知当事人,得到当事人的同意并确保其隐私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欧盟于 1993 年开始实施公共部门数据交换项目,以促进欧盟成员国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和共享,《2003 年 IDA 工作计划》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为公众普遍利益而设定的项目,涉及农业、就业与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为实现整个计划而采取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包括技术解决方案、先进经验推广和项目管理等,此外,欧盟还开展了“人类语言技术”项目.用于克服跨国使用公共部门信息时的语言障碍,并制订了泛欧元数据标准和泛欧数据采集模式。

英国政府于 2001 年 10 月率先推出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系统“知识网络系统”,以便政府工作人员共享数据库、网站、目录索引、论坛和知识库等。知识网络系统的应用,打破了政府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的局面,建立了信息共享安全网络通道。

目前,该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知识网络中心资料库、法律信息在线、经济政策网、部长级政府官员政务职责一览表、政府商务办公室 IT 项目数据库、政府电子图书馆和公共预算事务网站等。

1.2 国内信息共享现状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科学界就十分重视信息共享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

1983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跨部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并于1984年出版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与标准研究报告》,1984-1995年,全面展开了多级标准的研究、制订和实施,在此期间,出版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大量的技术标准不能统一,例如.我国制订的各种地理编码标准多达 10 余种,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定义不一致,导致应用上的混乱。1996 年以后,针对行业之间标准缺乏统一,缺乏信息共享的网络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协调跟不上等问题,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局.先后召开了有关信息的发展战略研讨会。成立了信息协调组织,如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等,加强信息的协调工作,同时,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机构,以地理信息共享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研究制定了有关地理信息共享的政策法规,例如,地理信息共享分析与对策研究,地理信息共享管理办法研究,地理信息共享保密、编码、定价、用户、用途的研究,地理信息共享法研究等,并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网站,公布有关信息共享的新成果。

国内一些城市(系指 2010 年前).如上海、北京、福建、广州、鄂尔多斯市数字城市等,在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时,应特别重视信息共享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的工作,如鄂尔多斯市“数字东胜”制定了《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指南》、《数字城市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规范》等一系列信息共享的地方法规和规范。

2.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与对策

2.1 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我国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历来给予高度重视,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8 年启动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IlS),开展了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它通过 CERNet 把各高等院校图书馆连接成个整体,改变了过去一校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推动高等院校整体化建设。2000 年 6 月 12日,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基础建设的启动,标志着科技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2002 年 4 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截止到同年底,仅用了 8 个月的时间,20 家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总量就达到 200GB。然而,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一个较低级的起步阶段,与国家电子政务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可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产品十分匮乏;其次数据库数量极少,而且质量不高;再次信息资源全社会范围的共享缺乏宏观的管理与长远规划,联机在线的电子文档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缺乏有机的整合,配置不够优化.其分散于各个独立的系统之中,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战略与主要内涵就在于顺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的环境和条件,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从而大限度地满足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2.2 发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作用

1) 要及时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政务框架中的具体位置和分工及其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职责,明确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事和业务协同的范围,界定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与互联网的关系,整合已有资源,促进综合应用。

2)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管理职能,有效发挥政府在信息资源管理中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职能,规划职能,主要是研究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顶层规划,编制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提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和资金配备、工作指导、实施保障措施以及操作技术标准等。

3) 落实组织职能,主要是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信息化政策、法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具体执行;审批投资项目,协调解决信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工作标准与规范;组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信息化的宣传与教育等。

4) 强化协调职能,通过对政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有序状态的维持,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检查信息机构对国家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信息安全与保密等综合性条例、信息化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并通过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项目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以达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使其始终与政府信息化总体目标要求相一致。

6) 发挥指导职能.主要是要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规划、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并根据本部门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与计划.指导并落实具体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2.3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和信息资源整合,应坚持以满足应用为前提.以制度化建设为手段,以分工协作为途径,以标准化为保障。全面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开发、共建共享、综合利用、科学管理。

1) 要坚持应用需求,在调查和分析各信息化应用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内在需求,从而构建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框架。

2) 要坚持资源管理制度化,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项目审批和建设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制度化,把为其他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列入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内,以推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3) 要坚持分工与合作相统一,建立基础信息资源,专业信息资源分工合作制度。发挥各部门信息资源开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相互配合,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相互推倭等现象。

4) 要实现信息标准化,建立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发市标准规范.满足信息共享的技术要求。

2.4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要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对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系统实现合理整合,并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进行开发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大增值。解决“信息孤岛”有许多种方法,建设各级共享平台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门户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内容整合、流程整合、系统整合来搭建一个上接应用平台与应用软件,下承业务系统的通用共享平台,并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大增值应用和共享。为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实现政务协同,从而保障全社会信息资源供给,提供及时、有效的便民服务,必须加快政务统一共享平台的建设。尽快实现政务部门网络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要充分考虑业务应用和需求,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环境,构建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业务体制。各部门的信息中心以及各类信息机构接受同级或上级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业务领导。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与各部门信息中心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外网平台、内网平台)互联互通。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政府信息资源按规划实行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基础性的数据库集中建设,各部门共享;专业性数据库分布建设。各部门按照业务和工作需要,实现无条件或有条件的共享。基础数据采集由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采集和汇集,提供给各部门无条件共享,保证数据源头的单一性及数据的准确性。政府部门内部通过电子政务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提供应用,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应在政府外网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共享服务。为此要坚决打破信息资源部门产权化现象,打通信息壁垒,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各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的行为,促进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高度共享。

鄂尔多斯市“数字东胜”建立“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从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顶层进行共享平台的规划设计,采用分级分类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模式,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是一个可以借鉴城市级信息共享的模式,本书(《数字城市建设指南》)将在第三篇详细介绍“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的体系架构、软件集成和、应用集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技术应用等。

信息公开是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才能规范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行为。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可参照或选用国家或国际标准,出台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界定各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与各部门信息中心的分工。

2) 建立基础数据库以及共享该数据库相关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

3) 规范各部门提供共享信息的内容,提供范围、条件。

4) 建立信息资源采集、登记注册、加工、储存、交换与发布管理制度。

5)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

6) 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

7) 建立政府机构信息主管和组织机构设置制度。

8) 对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总体梳理和规划。

9) 界定各部门保密信息、内部共享信息、公共信息的范畴.并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制定有差别的公开与保密级别,凡是不属于保密的信息都应在公开的范畴,相关职能部门也须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公告和发布,以方便其他部门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机制分析

信息资源共享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也是一项在政府电子政务框架和应用环境下,以政府电子政务外网为平台,实现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传播和发送信息的系统工程。通过政府管理手段的革新,不断为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决策方式、管理行为、运行模式、工作流程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要实现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3.1 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机制是一种通过建立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实施人为干预与调节来增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行政机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应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由某一专门机构来具体负责实施。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主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部门,这对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协作性的生产体系,规范行业行为等都是不利的。为此需成立一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服务机构,负责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和统一规划,从全局出发,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打破信息资源“部门割据”、“条块分割”的局面。解决政务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和垄断的现象,真正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构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3.2 法律政策保障机制

近年来,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法规政策,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加强信息处理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 2001~2005 年规划纲要》等,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快制订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案、制度、规定、规范、办法等,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在制定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时,要坚持共建共享、可实施、可操作、可执行等原则,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IT 专家参与,还要注重吸收行政管理领域的专家、信息资源规划领域的专家参与,确保法律政策的科学性、权威性、统一性。

3.3 经济保障机制

经济保障机制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的、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供需双方利益的市场机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投入。政府是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各级政府要成为资金投入的主体力量,要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足够的资金投入,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需要的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系统工程建设,资金应统筹安排。公共部分的建设要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共建共享所需资金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外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方向转化。在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4 技术保障机制

一是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根据《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平台应由城市级共享一级平台、行业级共享二级平台,业务级共享三级平台,以及管理和监控应用系统、安全支撑系统等多级共享平台及应用系统构成。其中,城市级共享一级平台是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核心,城市级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体系,应采用“三级”的总体框架结构。城市级一级平台为共享信息层;行业级二级平台为管理信息层;业务级三级平台为业务信息层。以一级平台为核心,重点建设城市级信息共享中的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应用集成、业务协同的共性基础平台。“三级”平台是实现安全的、可管理的、可监控的信息资源共享环境的支撑。

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无论是网络统一平台还是资源共享平台,都需要标准,目前电子政务统一标准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目前涉及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很多,仅已经颁布的国家级标准就达 800 多个。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行业标准,但是如此众多的标准缺乏统一性,标准过多、过泛给政府部门和相关厂商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对众多标准加以统一和规范,是解决标准滞后与过多、过泛的唯一途径。因此,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的管理工作,统一网络和信息的标准规范,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三是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等现象。许多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成了名副其实的“历史数据库”。一些电子政务关键业务不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从而造成了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电子政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建库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3.5 人才保障机制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计划,成为“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文件的指示精神。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并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同时配套制定了《考试大纲》,建了相应的题库。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写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系列教材。

就整体而言,我国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资源共享基础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提高社会整体的信息化素质,打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人才队伍还需努力。

3.6 安全保障机制

信息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络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及信息安全产品的失控等。因此,要保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保障共建共享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关键、根本的问题。为此,要切实做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保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防止信息泄漏和受到人为破坏等。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并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技术、安全产品等。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做好信息的及时解密工作。此外,还需要不断进行信息保密、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信息的保密和安全意识。

4.信息资源共享策略与方法分析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性、关键性、基础性、根本性,其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一个城市乃至全国、全社会,即政府各部门、各领域、社会各行业、社会民生、各企事业的信息资源大限度地整合、集成、共享与利用。提供快速、综合和简便的信息共享服务,实现网络融合、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功能协同、决策科学、工作高效、跨越发展。如何科学的一体化的实现城市级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其实现的策略和方法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

4.1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和策略

1) 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城市乃至全国、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体系。建立和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和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结合推行电子政务,推动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

2) 促进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公共政务部门结合工作特点和社会需求,主动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重点搞好农业、科技、卫生、医疗、教育、养老、旅游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

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作用要打破行业垄断、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鼓励发展信息服务业。

4) 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营造良好的环境。

4.2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关键技术应用

针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管理、技术操作、数据分析、信息查询、信息显示和综合集成等功能要求。信息资源共享所涉及的技术包括多源空间数据的标准化、统计数据空间化,空间信息智能表达、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海量信息的存储、交换、传输、管理、挖掘、分析、操作、查询等。

1. 统一组织机构代码模型与改造技术

统一组织机构(法人单位、工商企业、政府机构)代码,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各行业信息编码的差异,造成同一机构有不同的代码,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数据无法交换和共享。该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数据库,包括工商、国税,地税、质检等,利用信息编码技术,建立统一机构代码模型,对所有机构数据库进行改造,将机构数据库归化到统一机构代码中。

2.多源空间数据的标准化

改造技术多源空间数据的标准化与一致化改造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多种来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空间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技术。通过投影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技术,把它们统一到具有统一空间参考系统的空间数据集中。具体内容包括:

1)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

2) 基于不同空间参照系统的投影变换。

3) 各种空间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4) 特定应用目标的数据库重组。

3. 统计数据与观测数据的连续空间化技术

统计数据与观测数据连续空间化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把政务信息中涉及的统计数据和观测数据。通过连续空间化模型和空间插值技术,使之能够较精确地定位到数字空间定位系统中。提高这些数据的实用价值和准确性,实现不同来源的数据类型的空间特性的统一。具体内容包括:

1) 统计数据的空间定位及其连续空间化模型。

2) 观测数据的连续空间化模型。

3) 统计数据的空间格网化模型。

4) 多维空间数据的内插模型。

4. 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

该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新型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空间和统计信息。设计出基干网络环境下的,符合地学规律和国家规范的可视化符号和颜色的智能表达,使之能够充分反映弄幕地图的特点。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点、线、面地物的符号库设计与实现。

2) 颜色库的设计与实现。

3) 空间信息的多维动态可视化。

4) 特定应用目标的地理环境和实体的虚拟化。

5) 动态环境建模。

5. 大容量空间信息的压缩传输与空间索引方法

该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在空间信息的共享过程中,解决大数据量空间信息在有限网络劳宽限制下的传输矛盾问题,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容量空间信息共享的效率。其具体内容包括:

1) 矢量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2) 影像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3) 空间数据的空间索引结构设计。

4) 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网络站点索引。

6. 空间信息管理、操作、查询与分析软件枝术

空间信息管理、操作、查询与分析软件技术的目标,是在以上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空间信息的管理、操作、查询、分析和表现等功能开发系列软件系统。为全面建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宇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API 及控件的开发。

2) 空间信息网络共享管理服务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元数据管理。

4) 空间数据格式转换工具的开发。

5) 基于 WebGIS 的分布式空间信息管理与查询软件的开发与集成。

4.3 建立城市级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服务机构。它负责城市共享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维护、运行和管理;对全市可共享的政务、社会、经济和行业重要信息进行编辑、备份与灾难恢复。对城市政务、社会、经济和行业信息进行登记注册与数据更新管理。为电子政务和同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企业、公众提供综合性信息咨询和信息资源服务等。以此为基础构造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产品的生产体系、信息产品的营销和服务体系,以及信息资源的管理体系等。

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下设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大数据资源中心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实现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1. 实现有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家权力机关与政府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大数据资源中心集中存储上述各主体之间需要共享的数据,可通过为各主体提供公共数据交换接口,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2. 实现集中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政府数据实施采集、加工、存储、检索、更新的综合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确保政府全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和可访问性。大数据资源中心的建立可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采集、统一开发、统一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

大数据资源中心可提供便捷的政府信息的检索和定位服务,可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

4. 建设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

大数据资源中心可替代大量分散、重复的数据库系统。实现除信息内容外,还包括:网络融合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运行管理中心、通用共享大平台,即“三中心一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人才在内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5. 建设城市级信息共享平台与大数据资源中心

1) 基于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信息共享基础平台,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对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及处理,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的参考。大数据资源中心能够提高政府部门的知识搜集、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将知识管理与政务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政府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2) 大数据资源中心定位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业务系统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中心,是政府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联网核查、动态监督的数据中心,是政府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存储中心,是政府的知识库.是政府科学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仓库中心,也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库类型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政府办公记录数据库、文本资料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数据库、元数据库(包括政务数据字典、数据中心元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库等。

3) 大数据资源中心应按照“政务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的模型进行建设,将分散在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基础件数据集中到政府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政务基础数据库,如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在政务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再建立各业务数据库。建立大数据资源中心的关键是,认真研究和分析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通过统一的元数据编制和信息分类编码,抽取政务基础数据,采用统一采集、统一维护,各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业务数据库。必须在大数据资源中心通过元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且可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历史数据、综合数据、实时数据。上级政府可通过大数据资源中心统一访问下级政府的数据分中心。

4.4 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正是利用目录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技术。在网上构造一个统一的城市级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使资源的利用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特定的服务接口查询资源目录,使其能快速发现、定位和获取所需信息。中办发 17 号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指出,为了满足时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应组织编制政务信息管理办法、政务信息资源专项规划,制定电子政务元数据和分类编码规范。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信息交换体系。

1. 目录体系总体技术框架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检索和定位的服务平台,并在规定的安全机制下,通过交换体系获得信息资源,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访问服务。其系统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1-1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图

1) 资源层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公开和可以在部门之间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包括各类共享信息库、共享文件库、门户网站等资源。

2) 目录层包括专项资源目录库和共享资源总目录库,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协同应用的需要建立部门之间共享指标项目目录库。根据对公服务应用的需要建立门户网站服务目录库,根据本领域的应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专项资源目录库,随着专项资源目录库建设的不断成熟,共享资源总目录库也逐渐形成。

3) 服务层主要包括目录体系向应用层或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各类应用服务接口,以方便用户的调用,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互通,目录体系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

4) 应用层是目录服务面向用户的展示层,用户使用应用层提供的各类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查询、访问.也可进行信息资源的著录和注册和对目录库进行管理。

2. 目录体系服务模型

目录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目录体系生产系统、目录体系管理系统和目录体系查询系统。其使用者包括三类用户,元数据生产者、目录体系管理者和信息查询者。

1) 生产者使用生产系统对本单位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按照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进行蓄录。通过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向管理系统进行注册。目录体系管理者根据各种分类体系构建相关的目录库,审核生产者提交的元数据,并将其列入相关目录下发布。

2) 目录管理库,信息查询者通过目录体系提供的查询和检索工具,查询所需的目录信息,并根据目录信息的指引,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相关的信息资源。



图 1-2 目录体系服务模型

4.5 信息资源改造内容

根据““统一标准、统一框架、权威部门权威数据、一库多用、分步改造”的原则,从数据库标准、数据格式、文档形式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入手,对数据库进行标 准化、网络化和空间化(GIS)的改造。数据库改造应按照政府电子政务数据仓库、城市管理综合数据仓库、社会公共服务数据仓库、经济与企业信息数据仓库进行分类,以及所属数据库的改造工作(城市共享数据仓库分类见:《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上册3.2.1(7)部分)。